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 页 世界管理科学大会 IASA组织概况 国际管理科学院 国际市场数据检测中心 品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协会产业 管理科学文库 科研成果基金申请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知名管理学家名录 国际融资与投资

科学发展观
· 中国式管理语录50条
· 中国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观
· 徐伟宣为广西党员干部作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
·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
· 什么是新的科学发展观
·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 社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简报六)
·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创建学习型组织
·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 科学发展观与管理现代化
· 科学发展观与出版业的发展
· 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 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
· 科学发展观令人关注
· 科学发展观 中国新战略
·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所召开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
· 解读科学发展观
· 技术创新管理——管理科学发展论丛
· 吉林日报: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
· 互动直播: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曾培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我国社会各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及量化指标
· 《科学发展观学习文库》

热点链接
·长江商学院
·巴布森学院
·耶鲁大学商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
·康奈尔大学商学院
·哈佛大学商学院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联合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WoBrach P&D Foundati
·WBCHC
·北京品牌文化经济研究院
·中国品牌文化遗产网
今天是:

您的位置:科学发展观 - 技术创新管理——管理科学发展论丛

技术创新管理——管理科学发展论丛
来源:葛新权 作者:葛新权 发布日:2010-04-21 13:40:30
【字体: 】‖ 阅读(0) ‖ 打印收藏推荐 关闭
 

作者简介

葛新权,1957年生于安徽蚌埠市,现任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工商管理要院院长,研究生部主任、教授。1986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守一教授学习数量经济学,1988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管理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与张守一教授合著《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模型、预测》,独立或合作出版译、著作《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知识产品》、《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10余部。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管理科学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迅速提高,知识已经成为第一要素,它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决定了对管理科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科学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书是从技术创新及其管理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的研究。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创新管理及其过程
    第一节 创新管理
  第二节 创新管理过程
第二章 技术创新的TRIZ理论
  第一节 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意义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节 技术创新过程
  第三节 技术创新因素
  第四节 技术创新管理
第四章 技术创新战略
  第一节 技术创新战略的阶段
  第二节 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 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第五章 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
  第一节 研究开发
  第二节 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的运用
  第三节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组织
  第四节 企业外部研究开发合作
  第五节 企业研究开发的过程
第六章 技术转移与技术信息
  第一节 技术转移机制和过程
  第二节 技术转移的策略
  第三节 技术市场与技术中介
  第四节 技术信息与知识产权
第七章 技术创新成果管理
  第一节 技术创新成果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技术创新成果的鉴定与保护
  第三节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第四节 技术商品的价值评估
第八章 技术创新的组织与激励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l
  第二节 技术创新组织的模式分析
  第三节 组织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
第九章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
  第一节 技术创新风险的分析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
  第三节 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
  第四节 技术创新风险的预控对策
  第五节 风险投资研究
第十章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第一节 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第四节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
第十一章 技术创新国际化
  第一节 技术创新国际化概述
  第二节 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
  第三节 技术创新国际化流程整合
  第四节 中国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前言

可以讲,21世纪是管理科学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迅速提高,知识已经成为第一要素,它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决定了对管理科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科学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规律,因为在社会与经济还不发达时,技术的作用占统治地位,科学管理的作用被掩盖起来,甚至可以被忽视而无妨大局;当社会与经济由不发达转向发达时,固然,技术的作用仍占统治地位,但科学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显现出了突出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管理水平上不去,先进技术的作用就不能被发挥出来。并且,技术越先进,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越高。可以预料,在21世纪的今天,管理科学将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不可否认,管理科学(这里指用于社会与经济生活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而意识形态领域中管理思想与理念当属中国)来自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认为,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着引进、学习、消化、吸收、整合、创新。因此,首先,几年来管理科学学术著作和教材的(原版)引进是必要的;其次,经过学习,消化与吸收后的整合是创新的基础;最后,结合实际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就目前中国情况来说,已经到了整合与创新接口处。《管理科学发展论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基本反映了国内外目前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套论丛的主编叶茂林、林峰、葛新权、陈兴涛长期从事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为把握国际管理科学研究前沿以及最新成果,来推动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满足企业及个人对管理科学的需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与策划后,确定了这套《管理科学发展论丛》的指导思想:它作为一套管理科学学术著作,力求反映国外最新的管理科学成果,为我所学,为我所用。通过精心选题,确定了这套论丛的内容体系,它包括微观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管理理论与运作、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市场营销策略与应用、公共管理等十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管理科学体系。通过反复研究,确定了该套论丛整体与每本书的构架及其写作风格。经过严格筛选,确定了有学术造诣的教授、专家、学者作为该套论丛的撰稿人。在他们完成初稿后,主编负责统稿,做出必要的修正后定稿。
  《技术创新与管理》是这套论丛中的一本,由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撰写。它是作者在技术创新与管理领域多年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结晶。
  本书从技术创新与管理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研究。本书共十一章,第一章论述了创新管理及其过程;第二章论述了技术创新的TRIZ理论;第三章论述了技术创新内容与过程、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以及技术创新管理的要素;第四章论述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常见的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第五章论述了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的关系,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过程对知识的运用模式、企业内部研究开发组织形成的原因、企业外部研究开发合作的形成、企业研究开发的过程管理;第六章论述了技术转移与技术信息的关系,包括技术转移机制和过程、技术转移策略、技术市场与技术中介、技术信息与知识产权;第七章论述了技术创新成果管理,包括技术创新成果的内容与特点、技术创新成果的鉴定与保护、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商品的价值评估;第八章论述了创新组织与激励,包括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技术创新组织的模式问题分析、组织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问题;第九章论述了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包括技术创新风险分析、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微观预控对策、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预控对策、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决策;第十章论述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管理,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第十一章论述了技术创新国际化,包括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流程整合、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本书的出版,作为抛砖引玉,将有助于技术创新及其管理的深入开展,对从事技术创新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都具有参考价值,也适合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在此,向。由于数量较多,篇幅有限,所以仅列举了一部分参考文献。所有参阅过的文献资料的作者,特别是没有列入书后参考文献中的资料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中国式管理语录50条
下一篇:吉林日报: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
TOP


版权所有:世界管理科学协会 联系地址:海淀北三环西路48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B座1—12E